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河口早期民间曲艺研究
引用本文:李志强.黄河口早期民间曲艺研究[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4):66-72.
作者姓名:李志强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高教研究与评价中心,山东东营257000
基金项目: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014030);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S07WF32)
摘    要:黄河口地区的民间曲艺历史悠久且曲种繁多,人才辈出,对周边地区影响较大。自明代中叶以来,唱曲和说书就在此地兴盛,到清代中后期呈现繁荣景象。俚曲、小曲子、山东琴书、平调、岭调、临清琴曲、端鼓腔、大鼓、落子、快书等曲种都曾广为传播流行,特别是其中的“东路琴书”“枣木杠子乱弹”“扽阳光”三个曲种脱颖而出,在艺术上达到了至今都叹为观止的艺术高峰。早期的黄河口民间曲艺语言质朴原始,唱腔粗犷动人,是黄河口民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其文化价值体现出“逃荒文化”的创造变异性、移民文化的开放融合性、民俗文化的原生态传承性,为研究我国民间曲艺艺术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活”的资料。

关 键 词:黄河口  曲艺  山东琴书  东路琴书  枣木杠子乱弹  扽阳光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