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动物化·生与死·符号化——解读《生死场》中人物的生存状态
引用本文:王丽姿.动物化·生与死·符号化——解读《生死场》中人物的生存状态[J].太原大学学报,2009,10(4).
作者姓名:王丽姿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摘    要:萧红的<生死场>中写出了一群人在乡村中动物式的无意识生活,他们身上体现更多的是动物的"本我"生存,被本能的欲望和需求所驱使.无论是亲人还是夫妻之间,他们都在人的文明之外呈现非人的状态.作品中的人物生命意识很淡漠,于是作者尽力地用死去唤醒活着的人,妄图给他们还原一个"人"的称谓,但最终却将生写成了死,让生命在死亡紧紧的跟随中遗失.作为经历了太多坎坷的女性,萧红看到女人的平面存在是因为男人首先将女人当成工具当成符号来对待,于是她将男人也最终符号化,抹平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而生命也因为生的缺失和死的绝对存在变成了一种符号,最终人也变成了符号.

关 键 词:动物化      符号化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