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内涵、特征、运行结构与改进建议 ——以教育部2018和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为例
引用本文:梁林梅,沈芸,耿倩倩.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内涵、特征、运行结构与改进建议 ——以教育部2018和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9):49-55.
作者姓名:梁林梅  沈芸  耿倩倩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开封 475004;中央电化教育馆,北京 100031;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摘    要:实践共同体作为一种与正式的行政管理组织机制截然不同的非正式、开放性组织形态,在推动新时期区域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教育部2018和2019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为例,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首先系统梳理了实践共同体概念发展的两个阶段,接着从作为一种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和组织变革管理工具的概念框架视角,总结了成熟的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所应具备的五个关键特征;结合已有研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构建了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的运行结构;最后从目标选择、结构设计、机制创新、文化再造和技术赋能五个方面提出了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实施的改进建议.

关 键 词:区域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  实践共同体  运行结构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