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中国绘画的“神”“逸”之争
引用本文:杨硕鹏.论中国绘画的“神”“逸”之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1):65-68.
作者姓名:杨硕鹏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摘    要: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由重“神”到尚“逸”经历了几百年的历程。从唐代的“神品”为上到宋元时期的“逸品”追求,“神”“逸”之争的核心问题是从重视描绘“客观物象”到抒写“个人性情”。它们反映出各自时代的绘画的审美标准。“神品”强调的是对客体的观照,“逸格”则重在主体情感的抒发,不管是“神品”还是“逸格”,都不是艺术所要追求的终极表现。艺术创作是审美主客体统一的产物,物象之“真”与画家之情达到一种水乳交融、和谐一体的“自然”境界。

关 键 词:中国绘画  自然      客观物象  个人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