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高宗谅阴”的“隐度”文化及古代“温仁”——兼论前谐声时代闭口韵向舌鼻韵演变趋势
引用本文:黄易青.“高宗谅阴”的“隐度”文化及古代“温仁”——兼论前谐声时代闭口韵向舌鼻韵演变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56-66.
作者姓名:黄易青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汉语词源理论及上古汉语同源词库”
摘    要:先秦文献所记"高宗谅阴,三年不言",谓殷高宗守丧期间依礼制居茅庐,三年中不主动发表政治主张和意见。"谅阴"指孝子居丧住的茅庐,名称的理据有形制与思想文化两层。形制上密闭奄盖(阴)和通敞(凉),分别仿效故去的亲人殡与葬的居处特点,以己之感受度亲之感受,这是孝子对亲的居处的隐度。隐度是上古广泛存在的思想文化。凶庐初闭阖后启户的形制特点而称"谅阴",是因为深层上"谅阴"本身就具有隐度的意义。"隐度"之"隐"、"温仁"之"温",都取意于己与彼感受相覆合,词源就是"谅阴"之"阴"。"谅"也有两相对称、当值之义。古语词是古代思想文化的化石。"谅阴"深层思想文化内涵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谅"(体谅)和"隐"(隐度),就是以己之情度彼之情。隐度是"温仁"的心理机制,"仁爱"的本质就是隐度其情。这是"天人合一"思想文化的一种重要内涵。用历史词汇比较与同语境相关词汇互证的方法证明,从前谐声时代到谐声时代,一批闭口韵字音变读作舌鼻韵(-m>-n,-p>-t/-?),"阴"变为"隐""温"是这种音变的表现。

关 键 词:谅阴      隐度  历史音变  以义正音

Culture of Yinduin Gaozong's Observing the Imperial Mourning and Wenrenin Ancient Times:Changing from closing vowel to tongue and nasal vowel in pre-form-and-pronunciation er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