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想象到异像:欧洲视觉材料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引用本文:张艾琪.从想象到异像:欧洲视觉材料中中国形象的变迁[J].文学教育(上),2019(9).
作者姓名:张艾琪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摘    要:视觉材料是影像史学研究中的重要途径。经由视觉材料所传达的历史信息,再对这些信息作出分析和解读,以此来解决图像中的历史问题。本文的研究聚焦于中国形象在欧洲视觉材料的变迁。1 7世纪前,以《马可·波罗游记》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启发了欧洲对中国的想象,这种想象也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影响到当时的艺术创作。随着大量商人和传教士到达了中国,以中国为题材的视觉材料被越来越多的带回欧洲并广泛传播,开启了欧洲本土对中国形象的深化认识和二次创作,影响到绘画、瓷器、地图、建筑等多个视觉艺术领域。从图像的角度研究欧洲如何理解"中国",不仅拓展了历史研究的材料、提供了新的视角,还可以深化我们对欧洲与中国交通的认识,以此深化对"他者的眼中的中国形象"的认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