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松嫩平原盐碱地大规模开发的前期研究、灌区格局与风险控制
摘    要: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查明,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是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蒸发使地表水析盐和地下水上升地表积盐的耦合机制是主导成因。盐类以苏打为主,类型包括盐土、碱土及衍生的盐-碱化土。面积393.70万hm2,盐渍化过程还在持续。种稻排盐是改良苏打盐渍土的主要途径。古河道发现和试验示范为其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可行性。大安等多个灌区建设具有强化粮食基地,优化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综合效益,并成为东北地区第四大水稻区,使区域盐碱地开发形成完整格局。但是,这种盐碱地大规模开发存在使松花江和嫩江以及查干湖水体污染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风险。在分析这些风险成因基础上,提出不向河湖直接排放稻田含盐碱尾水,并在查干湖外围建设湿地水处理系统的控制措施,防止对查干湖构成污染,采取将水田布置在古河道带等措施,控制旱田次生盐渍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