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假如没有秦岭——用逆向思维探究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引用本文:高卫东.假如没有秦岭——用逆向思维探究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J].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2014(1):30-30.
作者姓名:高卫东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一般项目(编号为GD10CWW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暨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功能语言学导论”建设项目资助
摘    要:从1908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首次提出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到2009年在江苏淮安建成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百年中秦岭-淮河被人们一再关注、议论和认识。且让我们用逆向思维探究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假如没有秦岭?

关 键 词:地理分界线  逆向思维  秦岭  淮河  意义  2009年  地理学家  张相文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