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的前前后后
引用本文:霍旭东.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的前前后后[J].西北师大学报,1986(2).
作者姓名:霍旭东
摘    要:驰名中外的敦煌石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艺术宝库。它象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祁连山下的沙漠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敦煌石窟,共有五百五十多个,是从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建元(公元三六五年)以来的一千五百多年中,各个朝代陆续开凿的。这些石窟,集中地分布在四处:敦煌城南的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敦煌城西南、党河北岸的西千佛洞,安西县南的榆林窟(又称“万佛峡”),以及位于西千佛洞和榆林窟之间的水峡口小千佛洞。在这四处石窟中,保存着各种式样的彩塑佛象三千多尊,各种内容的壁画五万多平方米。其中,莫高窟的规模最大,仅此一处,就有石窟四百九十多个,彩塑二千一百多尊,壁画四千五百多平方米,集中地代表了敦煌石窟中文化艺术的伟大成就。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