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惑”与“不惑”——基于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视角
引用本文:童宏亮,吴云鹏.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惑”与“不惑”——基于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22,34(1):7-12.
作者姓名:童宏亮  吴云鹏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摘    要:角色认知是身份认同的基础。新生代乡村教师开始或即将迈入"不惑之年"却遭遇角色认知的困惑,表征为行走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身陷乡村却心寄城市的"异乡人"以及疏远乡村社会生活的"旁观者"。帕特南的社会资本与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具有高度的逻辑契合和深度的内在关联,是促进身份认同的重要资源。其中,互惠规范是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制度保障,社会信任是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心理基础,关系网络是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社会桥梁。基于此,建立"普遍互惠"规范、提升"单薄信任"水平以及拓宽"横向关系"网络,进而建构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不惑"的制度保障之路、内生动力之路以及现实效用之路。

关 键 词:新生代乡村教师  身份认同  帕特南  社会资本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