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焉”与“之”辨
引用本文:杨丽忠,梁振杰.“焉”与“之”辨[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33-35.
作者姓名:杨丽忠  梁振杰
作者单位:[1]长治学院中文系,山西长治046011 [2]焦作师专,河南焦作454100
摘    要:在上古汉语中,“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亦较为复杂。既作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也作虚词(语气词、介词等)。有时是代词兼语气词,有时相当于介词加代词(于 是),于是又被称作兼词。作为指示代词的“焉”和所谓兼词的“焉”,前人概括为“用与‘之’同”和“用同‘于之’(或同‘于是’)”。这种解释往往凭现代语感而定,即用现代汉语译文来判断它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极不科学的,常常见仁见智,甚至相互抵牾矛盾。文章将同一语境分布中的“之”和“焉”作了比较,并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和它们指代的对象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的指示代词“焉”都不能简单解释为“同‘之’”或“同‘于之’”,实际上“焉”与“之”的区剐是:“之”常作宾语而“焉”常作补语。

关 键 词:“焉”  “之”  汉字  上古汉语  语法  代词  兼词  宾语  补语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