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国学研究方法论札记——以《论语》学为例
引用本文:宋钢.国学研究方法论札记——以《论语》学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4):117-119.
作者姓名:宋钢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科研处,江苏南京,211171
摘    要:传统的国学研究虽然与近代以来传入的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并非泾渭分明,但也必须客观地承认,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不少差异.学术史形成的国学研究的独特方法,许多精粹之处,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证实与证伪 认真研读《论语》的人都会知道,《论语》文本多字少字的例子很多.这种情况,在《论语》中似乎形成了一种规律,一般存在于逻辑难通、义理难安之处.因此,当某些篇章一定要曲为之解的时候,或者是牵强附会地解释之后,还是在文字上感觉疙里疙瘩、意思上觉得别别扭扭的时候,就非常有必要考虑,这个地方是不是存在多字少字的情况.特别是"多"出之字,实字固然会产生直接影响,扰乱人们的理解思路;就是虚字,虽然产生的影响是间接的,但它们的干扰作用有时却很大.常见的情形是,这些虚字往往被误认为实字去解释,结果则总是强为之说,而且是越说越远离本意,造成重重迷障,使后世学者不知所从、徒唤奈何!实际上,能识别某些"多"出之字为虚字,只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而对此类问题的根本解决之策是,应该干脆利落、完全彻底地指出它们本来连虚字都谈不上,原本就是多出之字!倘循这样的思路,《论语》许多篇章和字句的解释,就会柳暗花明、豁然贯通.

关 键 词:论语  国学研究  孔子  解释  近代以来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回头看  学术研究  父母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