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民事法律保护比较研究——我国“人脸识别第一案”的启示
引用本文:罗斌,李卓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民事法律保护比较研究——我国“人脸识别第一案”的启示[J].当代传播,2021(1):77-81.
作者姓名:罗斌  李卓雄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法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主体责任’视域下网络平台的法律规制”阶段性成果,编号:20AZD064。
摘    要:包括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权益,是一种新型综合性民事权益,其叠加了人身安全、财产和诸多精神要素。与欧美国家对此类权益的定性、定位及具体制度设计相比,我国将其定性为精神性人格权益,未作为个人敏感信息,目前又不能适用退出制集团诉讼,不利于其特殊保护和权利救济。对此,可在《民法典·总则编》有关信息权益的规定中设转引条款,即相关规定参照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但该法需设置关于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专节,明确以“禁止处理”“明示同意”“法定必要”为原则的处理规范,规定可对过错和损害进行推定,或规定法定赔偿金额,并适用退出制集团诉讼。

关 键 词:个人生物识别信息  人格权  财产权  推定  集团诉讼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