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影像·信念·理性——从柏拉图的"洞喻"看《死者》中的众生相
引用本文:秦丹丹,孙胜忠.影像·信念·理性——从柏拉图的"洞喻"看《死者》中的众生相[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6(1):81-85.
作者姓名:秦丹丹  孙胜忠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摘    要:借用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分析<死者>中众生所处的精神状态,并对加布里艾尔的"顿悟"进行新的解读.正如柏拉图"洞喻"中的洞内囚徒们,作品中的人物所认识到的,要么是虚幻的假象,要么是片面的真实;而对于唯一获得"顿悟"的加布里艾尔来说,他"顿悟"过程的三个阶段,正是柏拉图"心灵转向说"中的从"影像"到"信念"再到"理性"的认识三阶段的攀升过程.从"洞喻"角度解读乔伊斯作品中的"顿悟",就其认识论意义而言,作品主题将一个现代西方人从幻觉到顿悟的个体心灵之旅上升到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无知走向有知,走向人类终极价值所在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高度.

关 键 词:《死者》  柏拉图的"洞喻"  精神顿悟
文章编号:1001-2435(2008)01-0081-05
修稿时间:2007年9月9日

Analysis of The Dead from Perspective of Plato's "Cave Theory"
QIN Dan-dan,SUN Sheng-zhong.Analysis of The Dead from Perspective of Plato's "Cave Theory"[J].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8,36(1):81-85.
Authors:QIN Dan-dan  SUN Sheng-zhong
Abstract:
Keywords:The Dead  Plato's "Cave Theory"  epiphany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