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遗址类文化遗产的空间、象征与保护——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为例
引用本文:李凌霞.遗址类文化遗产的空间、象征与保护——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为例[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15,31(2):24-29,141.
作者姓名:李凌霞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汉番之间:台湾平埔族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湖南省湘学研究院专项课题“宋元以来湘西族群关系研究”,吉首大学校级引进人员科研资助经费研究项目“民间信仰和资江流域社会的演变”
摘    要:这里主要以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为个案,探讨遗址类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遗址类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物质性空间和历史的关联性上,老司城遗址空间是明清时期土司与地方民众、土司与中央王朝权力关系的象征,其历史也依赖着地方民众的信仰仪式和日常生活得以延续。目前,随着遗产保护、展示空间规划的实施,外部策划者圈地式的保护理念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及未来发展产生了矛盾,以动员当地居民的参与、凝聚地方文化认同感为核心理念的动态保护,应成为遗址类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方向。

关 键 词:空间  象征  文化遗产  永顺老司城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