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建国后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任务认识的历史发展
引用本文:吴立岗.建国后对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任务认识的历史发展[J].小学语文教学,2004(9):4-8.
作者姓名:吴立岗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摘    要:建国以后,我国小学语文界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进行过反复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前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思想性关系的争论,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的争论。下面将按时间顺序来介绍语文教育的一些大事,以便大家了解各个时期政治态势的变化,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制订和修改,以及对于语文课程性质、任务认识的历史发展。一、1950年:关于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的初步形成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强调语文课上学生学习的是“普通语体文”…

关 键 词:小学  语文  课程性质  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  人文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