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书法欣赏元素:笔法结体和章法
引用本文:钟振华,宝章.书法欣赏元素:笔法结体和章法[J].老年教育,2014(12).
作者姓名:钟振华  宝章
摘    要:笔法。康有为在《广艺舟方楫》中说“:学书有序,必先能执笔。古往今来,书家执笔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有拨镫、握管、撮管、单钩、凤眼等多种执笔法。常用的有两种,三指执笔法和五指执笔法”。三指执笔法,就是在写字时只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执笔。著名书法家曹宝麟先生就是三指执笔法,曹先生是以写行书闻名于世。五指执笔法,相传为唐代陆希声提出的即“”、“押”、“钩”、“格”、“抵”。张怀《六体书论》云:“执笔亦有法,若执笔浅而坚,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着纸,势有余矣;若执笔涂而束,牵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已尽矣,其何故也?笔在指端,则掌虚运动,适意腾跃顿挫,生气在焉。”苏东坡《论书》中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朱履贞《书学捷要》云:“学书第一执笔,执笔欲高,低则拘挛。执笔高则臂悬,悬则骨力兼到,字势无限。虽小字,亦不令臂肘着案,方成书法也。”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古之所谓指实掌虚者,谓五指皆贴管为实。”其小指实贴无名指,空中用力,令到指端,非坚握之说也。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用笔这一术语,最早见于卫恒新著的《四体书势》。王羲之《书论》云:“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元代的赵孟《兰亭十三跋》曰:“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用笔之法,包括中、侧、藏、露、提、按、转折、平移、翻绞等多种方法。行草书运笔时用偏锋过渡,紧接着以中、侧锋相承,既可省去笔笔换锋的麻烦,又可变换一下墨趣,丰富充实了笔画的线条。古人讲究用墨,贵用浓墨,乌黑发亮,目的是为了增加书法作品的神采。在书法作品中,一般称之为“浓、淡、枯、渴、涨”,即浓墨、淡墨、枯笔、渴笔、涨墨,利用墨色的转换,使作品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方面,王铎、傅山大胆突破,涨墨、渴笔交替使用,任意挥洒。还有林散之先生,也是用墨高手,他把绘画的用色用墨巧妙的运用到书法中。他常说:“笔笔涩,笔笔留”。“墨要熟,熟中生”“,用笔须毛,毛则气古神清”。萧退庵先生也有精彩的论述:“有笔无墨不能成书,笔墨俱到乃中段功夫。如达最上层,不妨有笔而无墨”。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