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隐身人》之"黑洞"解读
引用本文:张学祥.《隐身人》之"黑洞"解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49-51.
作者姓名:张学祥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摘    要:拉尔夫·艾立森的小说《隐身人》(又《看不见的人》)被誉为二战后美国黑人史诗,其主要人物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反映了美国黑人的复杂心理路程,小说人物探寻自我的坎坷经历和多舛的命运为读者提供了从多种角度进行文本解读的广阔空间。而休斯顿·A·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是解读美国黑人文学这一特殊文本的基本范式,其中的"黑洞"仪式则从黑人的话语实战中透视出文本阐释的多种可能性。因此该理论与小说达成了一种绝妙的默契,即浓缩性。

关 键 词:黑人文本  自我实现  复杂性  浓缩性
文章编号:1008-7508(2007)06-0049-03
修稿时间:2007-09-04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