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冯骥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引用本文:周瑾.冯骥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J].对外大传播,2005(10):28-30.
作者姓名:周瑾
作者单位:《对外大传播》记者
摘    要:对冯骥才先生的采访,是在天津小白楼他的工作室里进行的。在约见冯先生的过程中,笔深深感觉到冯先生太忙了。据冯骥才说,他几乎每天凌晨一两点才入睡。可每次笔打电话到工作室时,在电话那头,总能听见他宽厚、响亮的声音。 “在我发表的小说中,大概以《三寸金莲》争议最为激烈。”但是这部小说被翻译成七种字,有英,有越南,有俄。冯骥才的书为什么总是被国外出版界所关注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跟我的小说背景有关,我的小说都有中国化和地域的背景,外国人看你中国的小说看什么?他看的是你的味道,属于中国的味道。《三寸金莲》当年引起争议的内容中,最主要的就是有读认为我在宣扬与赞美‘三寸金莲’,实际上这是读对小说的误读。《三寸金莲》不是那种以暴露中国历史传统上落后的东西来博得外国人眼球的东西。日本有学评论家认为(《三寸金莲》是讲化的束缚力,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三寸金莲》写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儿,可我认为,小脚里藏着一部中国历史,但是现在被裹着得可能是眼睛,也可能是脑袋。” “除去《三寸金莲》,我还写过一本小说,叫《感谢生活》,这本书也被翻译成不少种字,《感谢生活》写了一个做陶瓷的艺术家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个人命运和爱情经历,书强调了中国民间化的美。因此,我觉得是因为我的书里有了化内涵,才有了它受外国读的喜欢。第二呢,是我的小说里有中国人的特点,《俗世奇人》里就介绍了很多有性格的入,这本书被翻译成法、俄、日本,它和巴尔扎克笔下的人物不同,这些入只能存在在天津码头上。即使这些人可能不在了,但是化会留存下来,他们的气质还在,依旧个性鲜明地活在读的心里。”编按]

关 键 词:冯骥才  人物访谈  中国  作家  文学创作  传统文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