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两汉魏晋时期的西南族群地理观念及其格局
引用本文:孙俊,武友德,潘玉君,骆华松,肖翔.两汉魏晋时期的西南族群地理观念及其格局[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15-124.
作者姓名:孙俊  武友德  潘玉君  骆华松  肖翔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教育部民族教育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地理:空间结构;地理观念和人地关系预警”(41261033);“云南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机理与优化研究”(41261044);云南省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4033);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本土视域中的地理研究思想与方法”
摘    要:文章以《华阳国志》《史记》《汉书》《后汉书》为基本史料,旁补及其他两汉魏晋史志,论述了两汉魏晋西南族群地理观的族群意向、文化意向、环境意向三个基本问题。以《华阳国志》政区为空间解析单位,基于如上三个方面的论述,结论将两汉魏晋西南的族群地理观念格局划分为多文学多稻田区、少文学少稻田区、无文学无稻田区、俗妖巫或环境恶劣或有"怪物"区(不含史料不详或缺载郡)四种类型。文章同时发现:两汉魏晋西南"汉""夷"的划分与族群原本的身份世系没有刚性的关联,但与族群间的政治、文化关系有关,也与地缘有一定关系;族群地理观念格局与族群客观分布格局具有相当的重合性,二者均反映了族群演进的态势。

关 键 词:族群地理观  文化意向  环境意向  族群意向  西南地区  两汉魏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