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再别康桥》三题
引用本文:赖瑞云.《再别康桥》三题[J].语文学习,2013(3).
作者姓名:赖瑞云
作者单位:福建师大文学院
摘    要:新诗历来是中学文本解读及教学的难点,其中,《再别康桥》又可谓难中之难,比《大堰河》、《长沙》都难.为什么这告别诗不应解为离愁别恨?为什么要说"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为什么那云彩一片都不能带走?本文试提供一点参考. 可以这样理解"沉默"和"云彩" 没有古代别离诗的那种离愁别恨,这是《再别康桥》解读中的主流意见.持此说的最得力者,至少有新诗研究的著名学者严家炎、孙玉石、孙绍振、蓝棣之.不仅因为这些解读者的意见很权威,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普遍感觉,用北大主编的人教版高中课本文后练习的话,就是——"感觉很美".这很美的感觉,只要一切从实际体验出发,就不是那种离愁别恨的感伤美,而是纯美之美,是母校美、情谊美、初恋美、深情眷恋美……如要予以概括,我以为,孙绍振2003年发表在《语文学习》上的那篇论文说得最好,是一种"独享的甜蜜"、"独享的秘密",是一种值得无比珍惜的、深藏于心中的情感经历.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