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谈19世纪下半叶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蜕变
引用本文:李钰.浅谈19世纪下半叶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蜕变[J].林区教学,2011(10):57-59.
作者姓名:李钰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外语学院2008级俄语系,黑龙江绥化,152000
摘    要:在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存在着一些典型形象,最典型的莫过于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笔者认为多余人并不仅仅包括奥涅金、毕巧林、罗亭、奥勃洛莫夫等,多余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一形象的生命尚未枯竭,而是一直在延续发展着,多余人发展到奥勃洛莫夫并未就此完结,还有大量的文学形象具有多余人的特征,也应划入"多余人"形象之列。本文将研究19世纪下半叶屠格涅夫的作品《父与子》中的巴威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白痴》中的梅什金,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契诃夫的作品《樱桃园》中的拉涅夫斯卡娅的性格特征。

关 键 词:19世纪下半叶  多余人  蜕变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