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摘    要: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有着久远的历史,但又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英国的纽曼,都倡导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注重培养一种探索求知与优雅高尚的心智。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出现,教育日益承担起为社会和经济培养专门人才的任务,专业化的教育(specialized educa- tion)遂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总体性特征。在崇尚实用主义的美国,工业和经济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面对美国这种专业化的高等教育实践,有识之士在19世纪初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思想,借以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从20世纪中叶以来,通识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在美国不断丰富,形成特色。中国高等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借鉴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高等教育传统。这一传统延续了约30年之久,可谓影响深远。近十余年来,关于通识教育、人文素养或者文化素质教育的讨论,其实就是对传统的专业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反思。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大学通过课程改革,推行文化素质教育,以摆脱过于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培养更具通识的人才。通识教育对于大学事关重大,涉及到整个大学培养的理念与目标,值得深入讨论,以达成共识。特别是目前关于通识教育的讨论,常常较少关注专业教育。其实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也非常复杂,尤其需要注意。有鉴于此,我们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列为本期专题研究的主题。我们希望,本期刊登的专题文章能够推动我国关于通识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研究,进而促进我国高等学校在通识教育方面的种种尝试与改革。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