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御夷狄”与“通财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政策取向
引用本文:黄纯艳.“御夷狄”与“通财用”: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政策取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26-36+176-177.
作者姓名:黄纯艳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财政体制变革与地方治理模式演变”(项目编号:17ZDA175);
摘    要: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性质,需要克服“开放—封闭”二元判断的局限,揭示政策的历史逻辑。华夷观念和天下秩序的绝对原则决定了海外贸易政策首先是“御夷狄”的取向,也使中国古代王朝不可能与海外诸国发展出国家间的对等贸易关系。中国与海外诸国互补性经济需求使海外贸易政策又有“通财用”的取向,且不断增强,从以物品消费需求为主逐步发展到以财政需求为主。宋代以后,东南沿海地区海洋性地域特征日益显现,亚洲海洋贸易迅猛发展,成为内外动力,推动海洋贸易政策总体上不断走向开放、专门化和系统化。从汉唐到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始终是华夷理念和朝贡体制下的“御夷狄”和“通财用”,有量的增长而无质的变革。这一量的积累与船坚炮利的西方势力和不同国际关系规则的全球化浪潮交互作用,使清朝逐步改变既有轨道,被动接受新的体制和观念。

关 键 词:中国古代  海外贸易政策  历史逻辑  “御夷狄”  “通财用”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