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区域对外开放度的差异分解及空间收敛性研究
引用本文:杨朝均,杨文珂,李宁.中国区域对外开放度的差异分解及空间收敛性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30(1):115-125.
作者姓名:杨朝均  杨文珂  李宁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昆明 650093,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昆明 65009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开放经济下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的动力机制、路径演化和绩效评价研究”(7150207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产品内分工下GMS地区制造业持续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升级演化路径研究”(41561028);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面向辐射中心建设的云南绿色创新机制研究”(YB2016014)
摘    要:本文通过构建合理的区域对外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 G1法对31个省级单位的区域对外开放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基尼系数等指标对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差异进行分解,利用2004—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的空间收敛性.研究结果印证了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增加—降低—平稳”的发展特点,发现空间维度上存在“东高西低”的差异,具体表现为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空间上不存在α收敛,但存在β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我国区域对外开放度的内部差异程度是西部地区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促进我国整体区域对外开放度提升的重要因素主要是降低国有资产比重;促进东部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因素是降低国有资产比重、提高研发投入、增强污染治理内部成本;加速西部区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因素是提高人均GDP和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

关 键 词:区域对外开放度  差异分解  空间收敛性  熵权  G1法

Study on Difference Decomposition and Spatial Study on Difference Decomposition and Spatial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研究与发展管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研究与发展管理》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