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91年至200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散时空分布特征
引用本文:周 蕾,王绍强,陈镜明,冯险峰,居为民,伍卫星.1991年至200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蒸散时空分布特征[J].资源科学,2009,31(6):962-972.
作者姓名:周 蕾  王绍强  陈镜明  冯险峰  居为民  伍卫星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3.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加拿大多伦多,M5S 3G3
4.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93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变化”(编号:CXTD-Z20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国际合作项目:“CarbonEastAsia:基于通量观测网络的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模型综合研究”(编号:30710069);科技部中德国际合作项目课题:“鄱阳湖流域碳循环研究”(编号:2006DFB91920)。
摘    要:生态系统蒸散(ET)的时空动态是研究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因子,与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密切关联。基于1991年~2000年NOAA-AVHRR遥感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土壤数据和其他辅助数据,利用改进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 BEPS),模拟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不同时间尺度ET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10年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E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国陆地生态系统ET呈上升趋势,10年ET平均值为442.55mm/a;最高值为475.91mm/a,出现在温度和降水都达到峰值的1998年;最低值为425.59mm/a,出现在年降水量最少的1992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ET与年均温和年总降水量显著正相关,而年ET与年总降水量的相关性(R2 = 0.950, P<0.05,n= 10)优于与年均温的相关性(R2 = 0.399, P<0.05,n=10),说明降水可能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ET变化的主要决定因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年ET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从西北地区到东南地区呈三级阶梯逐渐增加,与相应的降水分布格局类似;而基于不同植被类型和气候带的年ET表现出一定的地带性规律。从时间格局上看,ET的年内变化主要表现为单峰形式,而年际变化和相应植被类型及气候条件有关。全国年ET变化趋势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异质性。

关 键 词:蒸散  蒸腾  蒸发  BEPS模型  时空格局  中国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China'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during 1991~2000
ZHOU Lei,WANG Shaoqiang,CHEN Jingming,FENG Xianfeng,JU Weimin and WU Weixing.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China''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during 1991~2000[J].Resources Science,2009,31(6):962-972.
Authors:ZHOU Lei  WANG Shaoqiang  CHEN Jingming  FENG Xianfeng  JU Weimin and WU Weixing
Abstract:
Keywords:Evapotranspiration  Transpiration  Evaporation  BEPS model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