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互文性语文读写教学”初探
引用本文:蒋平.“互文性语文读写教学”初探[J].政治课教学,2012(6):11-13.
作者姓名:蒋平
作者单位:绍兴县鲁迅中学,浙江绍兴312030
摘    要:“互文性”这一术语最早由法国当代文艺理论家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解析符号学》一书中提出。克里斯蒂娃指出:“任何文本都是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文本的吸收和改编。”互文性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另一文本.也即是互文本。可以指向历时层面上的前人或后人的文学作品.也可指向共时层面上的社会历史文本。读者对文本的吸收和改编可以通过戏拟、引用、拼贴、借鉴等互文写作方式来确立,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互文阅读来实现。

关 键 词:互文性  读写教学  克里斯蒂娃  语文  互文本  文艺理论家  主观能动性  互文关系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