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时效上的竞争
引用本文:杨起,胡安生.时效上的竞争[J].中国记者,1987(12).
作者姓名:杨起  胡安生
摘    要:11月7日清晨6点30分,突尼斯新元首本·阿里在广播电台宣布老总统布尔吉巴被解除了职务的消息,45分钟后,新华社突尼斯分社已将稿子发回北京。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立即将这一消息迅速向国内外播发了。“突尼斯的消息,你们发得比我们快,快了30分钟。”这是当时在北京的南斯拉夫通讯社社长沙拉诺维奇会见新华社社长穆青时说的。在座的总社国际部副主任高秋福插话:“半个小时不算多。”沙拉诺维奇说:“不,快五分钟也就不算少了。”这个小故事对一般人来说,也许平淡无奇。然而,对于在新华社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记者与编辑来说,南通社社长的话则是一位杰出的同行对我们工作的评价、赞扬与鼓励。是的,近两年来,新华社搞国际报道的同志在改善时效方面作出了不少努力,在对国外发稿中,特别在具有代表性的英文大广播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抢时效,这本身就意味着是迎接国际新闻界激烈竞争的挑战。对于已经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我们自然感到欢欣,不过,我们心里比外人更明白,我们打了那些败仗,同时我们也比别人更清楚,要使国内的用户对我们的国际新闻真正满意,要使新华社的新闻在国际市场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我们在时效上还得付出十倍于今日的心血与努力。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