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假借”和“通假”
引用本文:吕宪庄.“假借”和“通假”[J].青海师专学报,1989(1).
作者姓名:吕宪庄
摘    要:“假借”是六书之一。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本无其字”道出了产生假借的原因;“依声托事”道出了假借造字的原则,“令、长”是假借的例字。假借字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加深,生活中必定会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概念,而文字里却没有记录它的字,于是只好在现有的字里借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取其字形、字音来表达新的意思,这种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