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京剧为何又叫“皮黄”?
摘    要:徽戏和汉戏的声腔对京剧的形成影响很大。自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开始,以向乾隆皇帝祝寿为名,先后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来到北京演出,史称"四大徽班","先后到京的汉戏艺人多搭徽班演唱"。二黄是徽戏的主要声腔之一,而汉戏声腔以西皮和汉戏二黄为主。随着徽戏、汉戏艺人的不断合作演出,使得西皮、二黄声腔进一步融合,逐渐形成京剧丰富的旋律和完整的板式。"皮黄"是西皮和二黄的合称,因此,早年的京剧也被称为"皮黄"。

关 键 词:京剧  皮黄  徽戏  乾隆皇帝  西皮  演出  艺人  形成  融合  公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