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荣辱观教育中的主体性生成
引用本文:马望星,黄甫生.荣辱观教育中的主体性生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1):2-4.
作者姓名:马望星  黄甫生
作者单位:1. 国防科技大学,政治部,湖南,长沙,410073
2.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摘    要:当代军校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道德需求意识淡薄;道德情感冷漠;尚未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道德意志薄弱。为了促进教育对象道德主体性的生成,荣辱观教育主要应坚持三大原则:教育者主导作用原则;尊重教育对象原则;激活能动性原则。

关 键 词:道德主体性生成  道德主体性的缺失  教育者主导
文章编号:1672-8874(2007)01-0002-03
收稿时间:2007-02-27
修稿时间:2007年2月27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