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解读丰子恺《杨柳》
引用本文:倪立秋.解读丰子恺《杨柳》[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28).
作者姓名:倪立秋
摘    要:20世纪中国散文名家中,丰子恺的散文数以千计,其作品是颇能经得起读者反复咀嚼的。阅读丰子恺的散文,就像咀嚼味道香醇的橄榄,嚼完之后,口里还“老咂着那味儿”,余味历久不散。丰子恺抗战以前的散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描述赞美儿童情趣的散文:丰子恺成了儿童的崇拜者,他进入纯真的儿童世界后,用人间的贪婪病态跟儿童的天真健全对照,反映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寄托自己的感情。这类作品有《给我的孩子们》、作父亲》、《儿女》、《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等。另一类是探求人生哲理的散文:丰子恺能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写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暗示现实…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