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类型发展阶段及其防治对策
引用本文:申元村.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类型发展阶段及其防治对策[J].资源科学,1991,13(6):45-49.
作者姓名:申元村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
摘    要: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走廊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93°30′E—104°00′E),东西延绵1300余km,面积约25万km~2,是我国气候干旱的荒漠区域。但因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流水系的滋润,加上2000多年来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这里已改造成为我国西北的绿色明珠和重要商品粮基地。河西走廊绿洲是我国劳动人民改造利用土地资源、变荒漠为绿洲的伟大创举。然而就该区土地演替过程而言,却始终存在着荒漠化过程的威胁。认识荒漠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划分荒漠化过程的发展阶段,对于防治荒漠、发展绿洲和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该区荒漠化过程的发展阶段以及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作一探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