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诗骚疑义四例
引用本文:聂振欧.诗骚疑义四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作者姓名:聂振欧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中语系
摘    要:寤寐思服《诗经·关雅》中的“求之不得,寤寐思眼”,毛传释为“思之”,郑笺释为“事也”。后人大多随从毛传党没有异议。但把“服”解释为“思之”,在先秦典籍中并没有旁证。王力先生说:“古书要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如果某字只在《诗经》这一句有这个意义,在《诗经》别的地方没有这个意义,春秋时代(乃至战国时代)各书中也没有这个意义,那么这个意义就是不可靠的。”(王力为向熹《诗经词典》写的序文)这话说得很是正确。把“眼”解释成“思之’欺属于这种情况。查服的甲文、金文和篆文,它的形体大同小异,都是强迫奴隶从事劳作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