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老子“无为”概念求真——兼论翻译变异的原因
引用本文:章媛.老子“无为”概念求真——兼论翻译变异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0(3):391-396.
作者姓名:章媛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外语系,合肥,23060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摘    要:老子"无为"概念被误译的问题反映了20世纪西方文化对中国古典哲学的认识误区。译者们的理解根植于自身文化,很难深度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无为"在原文中包涵着"为于始"、"似无为而实有为"、"无为而无不为"三层涵义,而大多数的译文却简单地译为"不为"、"不做",昭显了译者对于老子核心概念"无为"的表面化、简约化理解,以致于陷入"盲人摸象"的翻译误区。只有当原文本文化拥有话语权,中西文化在对等的平面上交流、传播,才能把"无为"的图像原样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真正把握"无为"概念之真谛。

关 键 词:道德经  "无为"  翻译  变异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