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藏北羌塘高原气候变化的时空格局
引用本文:王景升,张宪洲,赵玉萍,沈振西,石培礼,余成群.藏北羌塘高原气候变化的时空格局[J].资源科学,2008,30(12):1852-1859.
作者姓名:王景升  张宪洲  赵玉萍  沈振西  石培礼  余成群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西藏高寒干旱退化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编号:2006BAC01A04);“藏北高寒草甸区生态稳定性维持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7BAC06B01);国家科技部973项目“05G50292AI”课题资助。
摘    要:藏北的羌塘高原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和核心,是对全球变化反应最敏感的区域之一。本文通过统计藏北高原仅有的8个气象站50年来温度、降水等资料,计算分析了PER、RDI,运用植被-气候综合模型计算分析了NPP的变化量,探讨了藏北气候空间格局和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藏北东部由南向北地势升高,温度和降水呈减少趋势,温度可能是限制藏北东部生产力的主要因子;藏北地区由东向西,降水量迅速减少,PERRDI增加,气候渐趋干旱;其它气象因子变化复杂,与地形和植被等多种因素有关。1955年~2004年整个藏北地区温度增加趋势明显,平均增温幅度为1.4℃;降水量东部、中部增加75~115mm,西部无明显变化;>0℃日数增加11~20天;PERRDI西部增加,中部、东部无明显变化;1980年以来,水汽压普遍增加,云量和风速均呈减少趋势。藏北地区升温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增温幅度分别为1.6℃、1.8℃,春、夏季温度增幅为1.25℃、0.8℃。降水增加以春、夏、秋季为主,春夏秋冬增量分别为22mm、20mm、20mm、6.5mm。气候变化复杂,NPP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但空间格局上有差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NPP增加,西部NPP减少,气候因素仍然是藏北西部草地退化的直接威胁。

关 键 词:藏北  变化  NPP  时空格局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资源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