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突破历史“文学作品”题的方略
引用本文:蒲艺果.突破历史“文学作品”题的方略[J].广东教育,2006(20).
作者姓名:蒲艺果
摘    要:从2005、2006年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以文学作品为载体而命制的历史试题逐渐增多。探究该类试题命制的特点,对于解答此类型的试题有很大的帮助。近两年历史卷的“文学作品”题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直接以文学作品为主题,考查相关的文学家及其著作、思想和风格。这类试题多以诗词或作者等为切入点,甚至还有以相关的艺术题材(如绘画、雕塑等)为情境出题的情况。如2005全国文综卷Ⅰ以“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反映时代的特点”为导语的组题。第二,以文学作品和所学知识点之间的“链接”为途径和桥梁。如2006年四川文综卷以“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妇女,对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主题,“链接”考查了“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第三,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综合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类试题并不像语文卷那样考查考生的文学鉴赏素养,而是以此为媒介全面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应用能力,突出考查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如2005年全国文综卷Ι第18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谁”。这是一道材料解析式选择题,考生必...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