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谈《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对比艺术
引用本文:黄振萍.浅谈《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对比艺术[J].江西教育,1993(10).
作者姓名:黄振萍
作者单位:安义县龙津小学
摘    要: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十九世纪中叶丹麦作家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作品。这个故事描述了当时冷酷的现实与女孩美妙的幻想交织的画面。文章采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之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根据课文特点,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对比”这条线索教学,效果会比较理想。同时,这种对比方法也很值得学生作文时借鉴。在此着重谈谈该课的对比艺术。 一、气氛的强烈对比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街上到处飘来富人家的烤鹅香味。有钱人家的圣诞树是那么大,那么美,挂着“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可是,就在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这时间,气氛与小女孩的年龄、行动、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二、季节和小女孩的穿着形成了对比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