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贯穿道德教育
引用本文:马达芬.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贯穿道德教育[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2(3):71-72.
作者姓名:马达芬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义市神奇中学,兴义562400
摘    要:道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为人之道。道德的发展包括明辨是非、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和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能够、愿意去思考行动之后果,学会如何善待自己和别人。发展做出负责的道德决策并付诸实施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理解、品质、态度。也就是说,道德不仅仅针对国家而言,对他人的态度、行为也是道德的表现。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虽然对德育非常重视,但往往流于形式化、简单化、公式化。在学校教育中长期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高分低能,使德育流于形式。道德教育中的大话、空话较多,泛泛而谈,不切实际,个人道德修养被严重忽视。我们评价“三好”学生,虽说是“三好”,其实,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好,其他方面可以忽略。在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了避免道德教育中的大话、空话,使之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接受,教师应把它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课程作为国家统一的核心课程,无疑担负着培养学生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重任,语文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揭示出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道德与学生个体和未来的关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就是实施德育的良好范本,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难从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感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 键 词:道德教育  语文教学  “三好”学生  个人道德修养  中学语文教材  学校教育  国家统一  道德品质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