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简论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及归隐原因
引用本文:吕爱梅.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简论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及归隐原因[J].现代语文,2006(8):22-23.
作者姓名:吕爱梅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陶渊明是我国学史上的大家之一,对他的归隐,评之为对黑暗社会、丑恶政治不满而忤世隐逸有之(钟优民、李初);评之为立志从以成就功业、为求仕有之(魏正申)(1);评之为救世不成而转向自救亦有之(李春青)(2)。上述评价都有一定道理,不过,笔认为若将其归结为对人生美的追求似乎更为妥帖。因为对于社会黑暗,渊明虽强烈厌倦并最终遁世,但却未有什么具体的救世思想与行动;至于为求仕,虽然渊明诗不少,然中并无强烈的以求仕之念,否则不至拂袖而去;至于自救,则倒不如说是为了实现一种人生理想:诗意地栖居,纯美地生活。“猛志逸四海”(《杂诗八首》之五)是为求美;“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是为求美;“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杂诗八首》之二)亦是为求美(3)。不论从政也罢,归田也罢,都统一在他对人生美的追求与体验之下,并集中体现于其诗创作中。故本将其人生理想界定为人生美,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导致了他的归隐行为。

关 键 词:人生理想  归隐行为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原因  社会黑暗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