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地理:儿童道德发展的空间线索——浅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引用本文:李晓菲.地理:儿童道德发展的空间线索——浅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6(18).
作者姓名:李晓菲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97
摘    要:策划寄语:国家新德育课程是综合课程,与原来的思想品德课程相比,不仅增加了历史教育的内容,还增加了地理教育的内容。与历史教学所遇到的困难类似,许多教师在职前和职后都没有受过地理教学的专业培训,不但地理知识储备缺乏,地理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掌握也存在缺陷,很多教师甚至完全靠自学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来进行教学。同时,小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地理知识,感觉这些地理知识离自己的生活经验太远。因此,可以说德育课中的地理教学所遇到的困难同样是前所未有的。困难导致疑惑和怀疑,很多老师对德育课程中加入地理教学的意义不能理解。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厘清地理学习对儿童品德发展的意义。实际上,人的人格发展是需要空间维度的,离开了空间,人们甚至无法获得自我认同。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学校德育的一种核心主题,但研究已经表明,爱国情感的形成离不开国家地理空间概念,没有国家地理空间的概念,爱国情感就无从依凭。因此,在爱国情感的培育方面,地理教学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另外,在一个人类面临人生危机的时代,生态环境教育已经成了学校德育的时代主题之一,地理教学在这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德育课程中的地理教学不同于专门的地理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对许多教师而言,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是一个崭新的教学范式,需要学习和探索。本选题在跟踪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德育课程中地理教学的困难,重新探讨了地理教学在品德教育中的意义,尝试提出了生活化地理教学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时代要求论述了地理教学与生态环境教育的关系,希望对正在从事“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教师有所启发。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