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释桢》小议
引用本文:张寿康.《释桢》小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5).
作者姓名:张寿康
摘    要:读了杨公骥同志的《释桢》(见《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二期),觉得其中释“孩”、“稚”、“幼”、“伢”、“童”诸词,探讨本源,义甚精确。但《释桢》中也有一些问题,牵扯到探讨词的本源的原则,值得提出来商量。杨公骥同志探讨词源,很注意《释名》的声训(即声衍说)。声训之说在探讨词源上是有价值的;但是在运用声训的时候,似应照顾到“形”和“义”。比如在释“桢”时说:“在远古时代,‘贞’、‘正’、‘整’、‘定’诸词音义的形成都是来自板筑工具的‘桢’。”这当中在谈到“贞”时就只提音和义,没有说到“形”,因为“桢”的形是“桢,刚木也;从木,贞声”(《说文》)。“贞”是从卜、贝,是简单的合体字,按字形的构造说,应是先有“贞”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