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力发展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引用本文:赵华荃.大力发展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2,25(5).
作者姓名:赵华荃
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北京,100826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然而,我国农业有两大弱点:一是农业生产的先天性弱点,农业是弱势产业;二是历史原因导致的弱点,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人多地少,生产力水平低。因此,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任务最为艰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生产领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所有制是最低级的集体经济形式,具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它适合20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力状况。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其局限性不断凸显。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农业的基本状况是:农业有较大发展,但发展速度缓慢;农业经济效益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很低;农业生产力诸要素的现代化水平都比较低;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呈下降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拖了四个现代化的后腿。作者认为,遵循客观规律,大力发展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从七个方面着手:第一,确立遵循客观规律,大力发展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思想。第二,遵循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遵守三条原则,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大力发展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在此基础上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第三,坚持发展以集体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反对私有化。第四,对农业生产进行扶持: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和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广泛、持久地开展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活动。第五,利用三个途径,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乡镇企业或其他联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劳务工作;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第六,遵循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遵循执政党发展规律,以加强农村政权建设为核心,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第七,典型引路,推广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先进经验。

关 键 词:客观规律  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  农业现代化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