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空间考古学:对象、性质、方法及任务
引用本文:王心源,郭华东.空间考古学:对象、性质、方法及任务[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30(3):360-367.
作者姓名:王心源  郭华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北京10009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 北京100094,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北京10009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 北京10009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427),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重点课题(20130201)
摘    要:空间考古学是新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包含人类活动遗存与生活环境的人文-自然综合体,研究方法是空间信息技术在对这个复杂研究对象的应用研究中,有关考古信息获取、解释与重构的一个创新性过程,并通过建立"数字文化遗产圈"(Digital Cultural-heritage Sphere)实现三维动态的虚拟重建。在总结第487次香山科学会议"文化遗产空间观测与认知"研讨基础上,提出空间考古学6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1)遗址无损探测技术与方法研究;(2)空间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和监测研究;(3)考古遗址环境的数字化重建研究;(4)文化遗产空间数据存储与挖掘研究;(5)虚拟考古、虚拟再现与公众展示系统;(6)"数字文化遗产圈"(Digital Cultural-heritage Sphere)科学平台建设。对中国建设空间考古学的5项建议:(1)充分融合考古文博领域和空间技术领域的优势,推进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发展;(2)从学科体系看,当前空间技术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需要总体性布局;(3)对大型文化遗产亟需从全局高度开展"理论-技术-应用"的一体化攻关研究,获得对遗产本质的、整体的科学认知;(4)包含文化遗产信息的空间探测理论与方法、技术组合、技术适用性,以及自然与人类活动对遗产影响的评估与虚拟重建等重大科学问题需要抓紧规划落实;(5)加强空间考古学学科内涵与理论建设研究,利用我国文化遗产大国和空间技术的优势,创新"空间考古学"学科体系,抢占该领域的国际制高点。

关 键 词:考古学  遥感考古  空间考古学  性质与方法  学科体系
收稿时间:2015/4/13 0:00:00

Space Archaeology: Disciplinary Attribute, Research Object, Method and Tasks
Wang Xinyuan and Guo Huadong.Space Archaeology: Disciplinary Attribute, Research Object, Method and Tasks[J].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5,30(3):360-367.
Authors:Wang Xinyuan and Guo Huadong
Institution: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4, China;International Centre on Space Technologies for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under the Auspices of UNESCO, Beijing 100094, China and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nd Digital Eart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4, China;International Centre on Space Technologies for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under the Auspices of UNESCO, Beijing 100094, China
Abstract:
Keywords:archaeology  remote sensing archaeology  space archaeology  attribute and method  disciplinary system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院院刊》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院院刊》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