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年字的分化——说年、秀、秃
引用本文:李中生.年字的分化——说年、秀、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作者姓名:李中生
摘    要:对《说文》秀、秃两篆的形体意义,历来众说纷纭,迄今无定论。其实,从文字学的角度考察,现在形义迥别的秀、秃二字乃是由年字分化而来的,二者来源相同。换言之,年、秀、秃三字古本一字,是春秋战国以后才分道扬镳的。 《说文》:“年,谷孰也,从禾千声。”年字在甲骨文中作附图(1),早期金文作附图(2),本象人负禾之形。晚期金文年字的写法出现了区别性符号,写作附图(3)、(4),在人字的中间加了一点或是一横。战国文字或作附图(5)、(6),当是图(3)、(4)的讹变。《说文》篆书年字作附图(7),乃继承古文字中有了区别性符号的年字写法而来。许慎据篆书释年“从禾千声”,实属误解。对此前人早有论及,毋庸赘言。 秀字《说文》云“上讳”,无说。后解《说文》者,或谓从禾九声,或谓从禾从乃,乃象物垂之形,皆不得其意。段玉裁释为从禾从人,是对的,不过段氏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