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闻语言的失真、失范、失衡、失位等现象分析
引用本文:吴滨.新闻语言的失真、失范、失衡、失位等现象分析[J].中国记者,2013(7):24-26.
作者姓名:吴滨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摘    要:在语言学界,人们往往将空话连篇、装腔作势、言之无物等不当的表达方式等同于"语言腐败"。在我国,人们更倾向于在语言表达的"不正之风"这一范畴内理解"语言腐败"。最早出现"语言腐败"这一概念的学术文章,可以追溯到1985年深圳大学外文系教授刘英凯在1985年第1-2期《深圳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文章《现代美国英语不正文风探讨》。作为一名记者,终日"鏖战"于文字间,洞观世事,对"语言腐败"虽未必有深厚的理论阐释,却于实践中有感而发。

关 键 词:语言腐败  新闻语言  语言霸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