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时间洞察力的概念演进与理论模型
引用本文:吕厚超,黄希庭.时间洞察力的概念演进与理论模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1-14.
作者姓名:吕厚超  黄希庭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重庆市4007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少年时间洞察力研究”(06CZX024),项目负责人:吕厚超;西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地震灾区灾民时间洞察力的变化特点及发生机制研究”(XDJK2009C105),项目负责人:吕厚超;西南大学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资助项目“时间与人格的多取向整合研究”(NSKD08001),项目负责人:黄希庭.
摘    要:作为一种个体差异变量和构建心理时间的基本维度,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在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倾向)上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纵观时间洞察力的研究历程,对其概念界定逐渐趋于综合性和多维性,既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维度,又包含认知、情绪和行动内容。在理论模型方面,时间洞察力的五因素模型、平衡的时间洞察力和先验的未来时间洞察力等观点在国外较为流行;国内也对时间洞察力、过去时间洞察力、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提出了本土化的理论模型。该领域的研究可以从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深入。

关 键 词:时间  时间洞察力  过去时间洞察力  未来时间洞察力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