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史记》“披山通道”看“披、陂、被”的同源关系
引用本文:张雨涛.从《史记》“披山通道”看“披、陂、被”的同源关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3(1):1-5.
作者姓名:张雨涛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文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汉字文化圈《切韵》文献集成与研究”(19ZDA316);;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与国别史研究专项“敦煌本王韵与唐宋诸本韵书比较研究”(19VJX126);
摘    要:《史记·河渠书》“披山通道”不应写成“陂山通道”,“陂”直至《后汉书》时期才发展出“依傍”的含义。在古代“披”与“陂”是一组同源词,且存在互通现象,但需要分辨不同的义位,“披”字内部分为音“攀糜切”的披1和“彼义切”的披2,与“陂”形成同源关系的是“披2”;又,“披1”与“被”是古今字,两字在替换过程中,“披1”由于词义沾染也产生了“依傍”的含义,古代学人因此误认为“披1”与“陂”相通,造成误释。

关 键 词:《史记》  考察分布  同源关系  “披”  义位概念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