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黄钟通韵》的潜在音系特征
引用本文:邹德文,汪银峰.论《黄钟通韵》的潜在音系特征[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71-74.
作者姓名:邹德文  汪银峰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院 吉林长春130032(邹德文),吉林大学文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汪银峰)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摘    要:在明清韵书、韵图中,《黄钟通韵》韵图所表明的语音系统被认为反映的是清代东北方言的音系。我们在研读《黄钟通韵》时,发现其韵图排列很有特点,韵图中精组字齐齿、撮口呼位置上出现空挡,且注明“本等字同齿属下等”。这一特殊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是否意味着精组齐齿、撮口呼字与知组声母已经混读?还是精组齐齿、撮口呼字发生腭化演变?《黄钟通韵》表层音系之下是否隐含着潜在音系呢?为了解答这一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黄钟通韵》中知组、精组和见组字进行全面的考察,从韵字排列入手,并与同时期的语音材料相比较,验证其结论,并对此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关 键 词:<黄钟通韵>  东北方言音系  尖团音  潜在音系特征
文章编号:1672-402X(2006)02-0071-04
收稿时间:2006-03-21
修稿时间:2006年3月21日

The Potential Barrier Feature of "Huangzhong Tongyun"(黄钟通韵)
Zou Dewen,Wang Yinfeng.The Potential Barrier Feature of "Huangzhong Tongyun"(黄钟通韵)[J].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2006(2):71-74.
Authors:Zou Dewen  Wang Yinfe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