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体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枫杨果抑菌活性及分子机制
引用本文:蒋利荣,邓晰朝,覃玥,林华丽.基于体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枫杨果抑菌活性及分子机制[J].大众科技,2019,21(12).
作者姓名:蒋利荣  邓晰朝  覃玥  林华丽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河池 546300;广西高校微生物与植物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广西河池 546300;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河池 546300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项目;河池学院校级科研课题;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实验室项目;河池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
摘    要:目的:基于体外实验和分子对接研究枫杨抑菌活性及机制。方法:以枫杨果、树皮、叶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其水提物和醇提物(70%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沙门菌、化脓性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确定抑菌谱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活性追踪方法,通过硅胶吸附色谱、薄层色谱等手段,分离单体化合物,并进行抑菌活性研究,选择PBP5、FabI、FabH、Fts Z 4个抑菌关键蛋白靶点,利用Systems Dock Web Site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其抑菌机制。结果:实验发现枫杨果的醇提物抑菌效果最好,对伤寒沙门菌最小抑菌浓度为7.81 mg/mL,首次从枫杨果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齐敦果酸,三个化合物对于PBP5、FabH、FtsZ蛋白靶点Docking score均大于7,结果活性很好。结论:枫杨果醇提物抑菌谱广、抑菌能力强,其可能是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以及细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干扰其生物膜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广谱的抗菌效果。

关 键 词:枫杨  抑菌  齐敦果酸  分子对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